这页说说光学激光孤子光纤通信及其主要开拓者刘颂豪院士(刘院士统帅的这学科是我国的重要阵地且衍生出改变世界的领域--就如1989年以前华师大光学研究生导师已甚众并更有我入学读研不久已几次亲聆来我们实验室的刘颂豪校长是我国最早当选美国院士的几个大师之一并他1965年起和周炳琨院士等已是第一批《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编委、其后和我国光学之父王大珩是第一批顾问(这杂志主编范滇元院士说是国内激光领域第一本杂志做起广告)-才使我海南琼州大学主编/编委的SCI杂志是世界最多之一。要知刘颂豪校长更堪称以前中国大学的第一校长如他是东南大学先进光子学中心学术正主席并他的副主席龚旗煌院士可是掌控中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现任正校长[就如这北大校长龚旗煌一去欧美所到最顶级大学正校长等都齐刷刷恭迎他],还如最近国家教育部网见双一流学科的物理只有华南师大、北大、清华、中科大、复旦…而几百一千年来主要推动世界一次又一次革命性的科技社会发展进步的是物理而这重要阵地在全国的北至湖北省陕西甘肃新疆东至浙江省西至四川省云南西藏境内仅有华南师大,等等--使曾经辉煌的华南师大不至于隐没):
关于这领域与我们图论的关系-如我们博士论文做哈密顿圈图专家李国君教授的论文“环形全光WDM网络的波长分配”和“全光双向网络中的波长转换”等,图论专家钱建国教授也独立指导2006年毕业的2篇研究生论文就做“若干全光纤网络的容错路由问题”“光纤网络的弧负载指标及波长分配问题”等,我的导师柳柏濂教授的研究生谭学功最近就读光学博士和发表光学论文(谭学功的哥哥也是我的导师的硕士并还再读博士而命运有些不同),还有在这里海南琼大下一位(其名命奖的奖励范围是全球最广的)编委的博士论文“光学的数学处理”也与图论有关--这就如叶培大院士的《光纤理论》第5页说“本书可供电磁场、微波、光通信、应用数学、应用物理等专业的教师、研究生以及科研人员等参考”-数学在物理之前或非随意如海南琼州大学曾居世界领先的哈密顿图领域的专家孙树本大师就独著《光学传递函数数学基础》(如这里第3、第4、第5就是主要基于数学理论发展建立的光学学科领域)。这领域较全面并紧跟国际前沿的最新著作中有最近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的余少华教授等合撰的《光纤通信基本理论与技术》(余是中国通信学会第一副理事长他后面是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等董事长总裁和北邮校长,余少华院士在1992年获得博士学位的导师是保宗悌教授--在网上见说保宗悌教授1989年调到广州华南师大任教,但这时间可能不甚准确,因那段时间我在广州华南师大读研究生-并因关注华南师大物理系而很熟悉该系但似乎我读研前期仍没有听说过这保宗悌教授,可能是在我读研后期他才调来但我这时已很忙而没有注意到)。另外,刘颂豪院士指导的1989年博士论文做光纤的王安是早已成名的光纤专家(王安2000年已是正厅级的中科院安徽光机所书记、所长,并王安指导2006年毕业的博士刘勇也已是中科院安徽光机所副所长且也已是有所成就的光纤专家)而这个王安所长的博士导师就是1987年担任华南师范大学校长的刘颂豪院士,刘校长同年筹建光纤通信领域的导波光学实验室(关于“导波光学”,这里另附一点介绍)--这个实验室其后是除我们海南琼大在其攻读三年多的组合数学研究室之外的华南师大第2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研究室--且在我们室被批准为广东省重点的几年后我国才开始试办国家重点实验室。其实刘颂豪教授为第一导师的1987年毕业的博士鲍晓毅在最近2010年的“刘颂豪院士学术思想研讨会召开”中已说到他的这博士生鲍晓毅小姐早已当选加拿大科学院院士并于“2002年就已当选加拿大光纤光学与光电子学首席科学家(终身)”--这可能是文革后出国的人中最早几批少数欧美院士之一(其实就如媒体所说长春光机所创立之初“刘颂豪同另外3位年轻人就被调配到王大珩、龚祖同先生手下研究光学技术。刘颂豪本来是想跟着钱三强先生学原子物理的。被安排去学光学,他开始心里是一万个不愿意,没想到后来发现光子世界竟是如此美妙”,其后上海光机所在1964年创立他就从长春调来上海,再其后“中国科学院从上海光机所调来刘颂豪同志任安微光机所所长”--就如刘颂豪校长1982年仍以上海光机所为单位发表这篇论文,但他于1981年12月28日已担任中科院安徽光机所的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主任兼所长、中科院安微分院院长--其后1987年2月正式担任我读研3年多的内有“总统府”的华南师范大学校长-并刘颂豪院士在我一年级上研讨课时他亲自来到我们5楼组合数学研究室找我的导师柳柏濂教授-这是我第一次面见刘颂豪院士«而该所第二届学术委员会主任是1990年当选中国科技大学书记、校长的汤洪高[其资深如第一届刘颂豪校长的3个副主任沈玉其、张志三、龚知本中的沈玉其和我国首批院士吴学周是当时“两弹一星”用的铀的研究室正副主任[沈玉其还有首批院士柳大纲、1951年毕业的留美博士刘静宜在1958年苏联撤走专家后积极组织中国科学院所属的几个化学研究所的力量发展我国原子能事业]、张志三就是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说到的西南联大时的同学并和中国最厉害科学家的妻子高兆兰一同担任中国光学学会第一届副理事长、龚知本也是北大毕业的中科院院士---但他们3个副主任其后都不愿担任非资深专家的中国科技大学书记、校长汤洪高担任主任的第二届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以及委员];并刘颂豪院士除了指导出成为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等的博士外-也如与我们海南琼州大学郑千里教授同名的写最近已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的刘文清副所长的这篇文章第5段说到“刘颂豪院士是我国激光科研领域的元老之一,与他联系的外国朋友较多,刘文清经常替刘颂豪先生充当秘书回信,替他接待来做学术访问的外宾,甚至陪同外宾多次登临黄山…”,并这刘文清院士的第一篇在国内发表的论文也是和刘颂豪院士合作的,现在刘文清也已是中科院合肥分院和四个研究所整合成为的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的学术委员会主任--象该院第2、3届院长王英俭、第4届院长匡光力和现任第5届院长刘建国以及该院副院长兼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的江海河和吴海信、中科大副校长兼厅长的杨金龙全都只担任学术委员会委员,就是副主任李建刚都要是院士并2012年已担任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而正如这里说在华南师大研究生大会上我的报告是唯一得到全场与会师生等站起来鼓掌的-可不少院系也有许多大师级导师如刘校长这时已在中科大中山大学中科院光机所等指导很多博士而他们中很多人感到课题需进一步就必做博士后且为连续性那多在华南师大(如胡巍1987年在北京大学本科-1991年侯洵院士的博士®华南师大博士后--兰胜也1985年北京大学本科硕士博士-国外2个博士后2003年回国也放弃院长来华南师大当普通一兵-这是以前--而现在已如华南师大光电子研究院院长周国富的团队都只招聘杰出教授Richard
Nötzel等加入-此人1995年已是日本北海道大学教授、和这周国富并列领导的Alex
Henzen就制出世界首台、独立组团的都是瑞典2院院士Sune或者荷兰院士Dirk等-这里说的都仅是光电子的)-可见北大状元戏称“魔鬼天才”未必准确-要知我读研三年多只有这一届且听说以前也许是改革开放初期对西方前沿未把握/水平低而研究生会的忙自己的学业都尚糊涂怎有心思花得长久时间筹备举办大规模的全校研会)。华南师大校长刘颂豪院士也是我国5个最早的美国光学学会院士之一并他为第一作者被引用最多的前3篇论文分别是“光纤激光器的新进展”“激光陶瓷”“光纤通信技术的新发展”几乎都是光纤通信的但刘颂豪校长并不主要直接搞光纤通信-不过其从事的主要领域都对光纤通信的很多方面起重要作用如光纤通信的光源器件等--如此我有刘颂豪校长主编的算是很丰富的448页《光电子世界:从电子学到光子学》等书籍(参加本书撰写的有上面刘颂豪院士和保宗悌教授、还有林为干院士、干福熹院士、王之江院士、邓锡铭院士和《光学学报》第3届主编王润文等多个资深专家并由开启中国科技腾飞征程的4人之一的“中国光学之父”王大珩院士写序)--刚见2018全球光电大会并第1个顾问是刘颂豪校长-第2个是1993年任中国电信总局副局长1994年任中国联通副总裁的刘韵洁院士-第3个是1986年任西安光机所所长的侯洵院士-第4个是1998年当选天津市政协副主席的姚建铨院士-第5个是1996年任长春理工大学[原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校长的姜会林院士-第6个是下面赵梓森院士、上面刘文清院士在倒数第3其后是上面余少华院士)。
我就有刘颂豪校长是第1译者、吴存恺是第2译者翻译1983年出版的量子电子学之父Amnon
Yariv(亚里夫)独著的《量子电子学》(这需要掌握基本的量子力学理论(作者Amnon
Yariv是光电子主要创始人,并70年代光纤出现后,他是第一批致力于开发性能更好的DFB半导体激光器应用于光纤通信的人);“Amnon
Yariv的这本Quantum
electronics被公认是经典中的经典”--经典的可能是指下面的Nicolaas
Bloemberge的《非线性光学》和加州伯克莱沈元壤院士的《非线性光学原理》等,其后1986年元月,刘颂豪提出建设华南量子电子学研究所,并担任所长。
当然,我也有1954年诺贝尔奖得主马克斯·玻恩(Max Born)和Wolf合撰的世界名著《光学原理》中文版(虽是上下册巨著但好读好记,而南开大学校长母国光院士的《光学》虽只有1册但似不好记-这似主要基于组织和选材)。
我也除了有上面刘颂豪校长主编的《光电子世界:从电子学到光子学》外,我还购买刘颂豪校长获得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的1995年出版《强光光学及其应用》-关于“强光光学”正如第1页说“强光光学亦可称为非线性光学”并这2个称谓都有合理性和不全面性-其起源就如前言说“本书专门介绍随激光技术的出现而发展形成的一门新兴分支学科---强光光学(非线性光学),这门新兴学科,主要研究强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中出现的一系列新现象与新效应。…沈元壤教授曾经参与本书初稿大纲的拟定…”,并第一章7个参考文献中5个是作者的另2个是沈元壤教授和他的下面导师Bloembergen的、第二章6个文献有Franken的以及和诺奖得主Bloembergen合作这篇高引论文的此外3个作者各有1篇另2篇是Butcher的、第三章第1个文献是Franken的。下面Bloembergen的《非线性光学》第一章前2个参考文献也是Franken的第3个文献是他的博士Peter S. Pershan的。《强光光学及其应用》这书是在刘颂豪校长为第1作者和赫光生合撰《强光光学(非线性光学)》/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1982年12月出版-内部试行,以及其后他俩于1987年正式出版《强光光学浅说》一书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
如此,我也购买非线性光学的奠基人、198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哈佛大学大师Nicolaas
Bloembergen尼古拉斯·布洛姆伯根独撰的科学出版社1987年出中文版的《非线性光学》(这书比刘颂豪校长的《强光光学及其应用》简概),它第一和第二章分别建立非线性经典理论和量子理论的一般原理;在后几章把这些理论的应用范围推广到光和物质间更高阶相互作用上。这书正文译者即第1译者是和刘颂豪校长合译上面《量子电子学》书的吴存恺(这书作者Nicolaas Bloembergen被认为至少应获得3次诺贝尔奖(关于这书正如译者的话和作者的序开头都说“这本专著是根据1963年春在哈佛大学为量子电子学课程准备的讲稿…”);
再附说关于前言说在中科大、国防科大、哈工大、东南大学、长春光机所等为教师和研究生讲授使用过的初稿基础上的量子电子学主要领域《强光光学及其应用》是刘颂豪校长撰写的并参与这书初稿大纲拟定的沈元壤Yuen-Ron Shen可是这诺贝尔奖得主Nicolaas
Bloembergen的博士,并在百度见沈元壤院士共培养博士50多人其中很多已成大师并如他的1997年博士毕业的Zhuang,
Xiaowei庄小威-刚见庄小威是全球仅两人!“无冕之王”;沈元壤的1982年毕业的Tony
F Heinz在最近2012年当选美国光学学会主席并被认为可能获得诺贝尔物理奖。并首届国际非线性光学会议他和他的导师都出席);
以及还有说邀请上面“刘颂豪校长校阅全书”为译者也是为全国研究生/科研人员做最高指导把关的、Grant R. Fowles(福尔斯)著、陈时胜和林礼煌翻译的《现代光学导论》,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年(它内容提要说“供大学物理系光学专业师生阅读,也可供研究生以及光学科研人员参考”-显然物理系其它专业肯定也学光学-但它不适合;在中国知网见陈时胜、林礼煌主要和徐至展院士邓锡铭院士王之江院士还有北大才子谭维翰沃新能等合作论文有百篇;这书校译者中唯一的审校者刘颂豪校长更是和美国科学院院士George W. Flynn合作指导1987年就已有博士毕业生-这可能是中国和美国大师合作的第一个博士--因这George W. Flynn在1965年已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并且他的导师Wilson的导师就是20世纪对化学科学影响最大的人-鲍林(Pauling)
关于光纤通信的重要性如其时光纤通信技术已是世界新技术革命的重要标志和未来各种信息的主要传送工具-这是因“光是频率极高的电磁波[3´1014Hz以上],用光作载体进行通信,容量是现有通信方式的万倍以上”。如此,1990年在广州的会议推举刘颂豪院士组织研制当时预测大约5年能成功的“我国自己的孤子光纤通信系统”。关于光纤与数学的关系,也如从事“光纤中非线性光传输特性的解析研究”的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姚端正教授和梁家宝教授1992年出版《数学物理方法》并在1995年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二等奖--物理甚至光纤专业学生开这主要基于数学的数学物理方法课程-也说明学好数学对这些专业更有优势(这书说“我感谢保宗悌教授、梁昆淼教授、陆全康教授对本书的悉心评审、评阅,特别是老前辈梁昆淼教授为第二版所写的序”,可见上面说调去华南师大保宗悌教授也是数理相通的前辈名师)
当然,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的光纤之父高锟教授的《光纤系统:工艺
设计与应用》一书虽在80年代已出版但较简练丰富-如此我也是有它的(这书的“序”是下面叶培大院士写的);关于光纤,《文汇报》记者曾问:“您预计在多长的时间内,光纤会被另一种新工具取代?” 高锟校长回答:“我相信在一千年内不会”。虽然现在各种技术风起云涌甚至不断有很多新兴技术理论此起彼伏仓促组合各兴风作浪一阵,使光纤不象90年代那么一枝独秀,但光纤仍如最近2016年刚才举办的“600多位大咖齐聚首届世界光纤光缆大会“中国时代”正在到来”(诺奖得主高锟曾任香港中文大学第3任校长,刚见另一光电学专家张翔也即将担任香港大学校长)。
先说本世纪初兴起的可见光通信(注:可见光无线通信技术,是一种利用荧光灯或发光二极管(LED)等物体发出的明暗闪烁信号来实现信息传输的光传输数据的技术。即给灯泡上植入芯片,通过控制灯泡的闪烁频率来进行信号的传输,使终端随时能接入网络)。其在2000年日本庆应大学的Tanaka等人和SONY计算机科学研究所的Haruyama就提出了利用LED灯作为通信基站进行信息无线传输的室内通信系统,并其后的2008年10月的东京国际电子展上,日本太阳诱电公司终于向全世界首次现场展出了白光LED的通信系统。但其实可见光通信并非是最近几年才出现的新兴概念,其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电话刚刚诞生的年代;只是进入21世纪,随着发光二极管(LED)等的逐步普及,可见光通信才再度兴起,并且不断取得了新的突破。最近复旦大学自己设制的集成芯片已做了几代至较微型化(但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特别是根本就还不能上传数据等,其瓶颈就出在芯片)。
关于可见光通信,就如这里说光本是比无线电波的频率稍微更快而波长更短的电磁波,那用它做信息的载体这是很自然的想法,但也许因它在这方面也有一些不足的特性才使得人们以前少往这方面去深入思索。
在中国“光纤通信之父”赵梓森院士主编的《光纤通信工程》说:光发送机、光纤光缆和光接收机是数字光纤通信系统中的三大组成部分。而限于篇幅如此在下面就先介绍基本的发光二极管(LED)再说光纤通信系统的两大部分:光发送机和光接收机。也是因其中的光纤光缆较为独立于它们即也与可见光通信的“灯光上网”没太大互为基础的关系(“灯光上网”是利用可见光波段的光作为信息载体,无需光纤等有线信道的传输介质,在空气中直接传输光信号的通信方式,即通过给普通的LED灯加装微芯片,就能使LED灯以极快的速度闪烁,从而利用LED灯发送数据)。也如最近复旦主要做的是“将视频采集模块插到电脑上(接收机),然后将模拟摄像头连接到发送机上”等,如此下面先说“LED”(关于光纤网络也可参考我们《图论杂志》执行主编Pavol
Hell等的“Graph
Problems Arising from Wavelength-Routing in All-Optical Networks全光网络中波长路由的图论问题”,美国高通公司高级副总裁Rajesh
Pankaj和他的导师Robert
G. Gallager参考《组合数学》等许多图论文献的“全光网络的波长要求”,等等):
1、发光二极管(LED)(1976年贝尔实验室在亚特兰大开通了世界上第一条光纤通信试验线路,就用发光二极管(LED)做光纤通信的光源。在我国,华师大范广涵教授就是中国LED研究应用的开拓者;下面贝尔实验室的《光纤通信》40余人写、上面赵梓森院士等的《光纤通信工程》也11人写--所以这页简介3个领域就可以了,其它领域也只要多看几次就可获得更深理解)
这属于光源课题(正如光纤之父高锟院士的《光纤系统》一书指出光源类型有白炽灯、弧光灯、激光器和发光二极管,但在通信中前2者难以胜任,即能把电信号变成光信号的光源,主要只有半导体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 LED)和半导体激光器又叫激光二极管(Laser Diode,LD)…)。这段只说“利用灯光就可以上网”的光源-即发光二极管(一种能够将电能转化为可见光的固态的半导体材料芯片)照明灯光。其实,“可见光通信”中它也归属于下面第2光发送机的最主要器件。正如赵梓森院士1987年初版主编的1千多页的《光纤通信工程》说“作为光源,可以采用半导体激光二极管(也称半导体激光器)、半导体发光二极管、固体激光器、气体激光器等,但对光纤通信工程来说,除了少数测试设备与工程仪表之外,几乎无例外地采用半导体激光器、半导体发光二极管(LED)”。“光纤通信专用采用半导体发光二极管的特点是高亮度、高响应速度”。“发光二极管与半导体激光器相比,因为它发射的不是激光,所以输出功率较小,发射角较大,与光纤的藕合效率较低(藕合效率小于5%,激光二极管LD的藕合效率大于50%。我也早就有的张煦院士的专著《光纤通信系统》列出这2种光发送机的更多典型规范)。其优点是:发光二极管寿命较长,受温度影响较小不,输出光功率与注入电流的线性关系较好,价格低廉、使用方便。另外,驱动电路较简单,不存在模式噪声等问题”。…(最近量子通信技术、5G等通信领域技术风起云涌都已成为世界革命性先锋前沿技术,但光纤的不可替代性正如“中国光纤之父”赵梓森:5G、6G无法取代光纤通信,光纤至少还要用2000年。
2、光发送机(发送转发是光纤通信3个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也可参考“通信网络转发指标”,“网络转发指标”,“给定连通度的通信网络转发指标”等等)
中国“光纤通信之父”赵梓森院士等的《光纤通信工程》说“光发送机是数字光纤通信系统中的三大组成部分(光发送机、光纤光缆和光接收机)之一。其功能是将电脉冲信号变换成光脉冲信号,并以数字光纤通信系统传输性能所要求的光脉冲信号波形从光源器件组件的尾纤发射出去。光源发出的光可以看作是光频载波,通过调制,使其载荷信息,一般采用直接强度调制的方式”。“光发送机,主要由整形或码型变换器、光源驱动电路和发射光源组成”。“光发送机依靠光源器件---激光器(LD)、发光二极管(LED)将电脉冲信号变换成光脉冲信号,因此光源器件是光发送机的核心部件”。而“相比于LD驱动电路这光源驱动电路,LED驱动电路又比较简单。因为LED驱动电路是利用其有源区中自发辐射的器件,只要给它加上电流,就会发出荧光。同时,LED具有较好的输出功率随工作电流呈线性变化的特点”。“LED的另一个基本特征是在其工作电流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其输出光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的幅度不大,在室温升高到100°C的范围内,输出光功率下降不超过50%。这一点变化通常在系统设计中就会考虑到,是能容忍的。因此,LED驱动电路比较容易满足发送光功率稳定度的要求”。“鉴于LED的驱动电路比较简单,同时LED器件的成本低,寿命长,这样使得LED在数字光纤通信系统中得到适当的应用。然而,由于LED器件的输出光功率比较小,光束发散角大,入纤功率小,限制了数字光纤通信的中继距离。又由于LED的谱线宽度大以及其调速率与输出功率的茅盾,这些也就决定了LED只能应用在低速短距离和小容量的数字光纤通信系统中”。如此,这需要掌握光发送机的基本电路、光发送机的发光功率及其控制、光发送机的温度控制、以及光源的保护等。
而其光发送机分系统工作原理就如1940年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的中国光纤通信奠基人张煦院士于1987年出版的《光纤通信系统》说“理想的光发送机分系统将把输入的电信号转换为输出光功率,有相同的波形,如输入电压为m(t)(V),输出光功率p(t)(W)为: p(t)= R[b+gm(t)],其中b和g选择得使p(t)总是正值。我们对光发送机分系统的设计的研究,也是考虑它的输入---输出特性”。如在许多应用中,可以认为光发送机光源的总输出功率是一个参数,但在如典型的发光二极管LED因发光的波谱宽度约为中心波长的5%,因此必须考虑光源的波谱S(l)含量。假设这光源总输出功率沿光纤传播,传播时延依赖于波长,即d(l)。暂时不计光纤衰弱,光源输出脉冲的根均方宽度s从s2= ò(l- ls)2S(l)dl/ òS(l)dl求之,其中ls= òlS(l)dl/ òS(l)dl,从各波长的输出取积分,求得光纤输出功率的时间函数如下:
pt0(t)= òS(l)(1/(Ö(2p)s))exp{(-[t- d(l)]2)/(2s2)}dl
3、光接收机
张煦院士1987年的《光纤通信系统》说“光接收机的作用,是把光功率转换为电信号”,并把传输后衰减变形的微弱光脉冲信号给予足够的放大、均衡与定时再生还原成为标准的数字脉冲信号。赵梓森院士等的《光纤通信工程》分别对组成光接收机的光捡测器、前置放大器、主放大器、自动增益控制电路、均衡与时钟提取及判决电路分别各用一节讲解,当然在具体项目中会根据要求而取舍。这部分就是科普出来也较杂且只有引起对本主题的疲劳,我也实在没心情,想了解的看书就行
这部分也可参考杨恩泽、杨同友合著的《光纤数字通信接收机》。当然我也有佛大学博士中国光纤通信奠基人张煦院士的另2本名著《光纤通信原理》《光纤通信技术》-虽它仨的关系不少是承前启后和有许多交叠但仍可称为他的光纤通信三部曲。
在此附我国在光纤通信早期的一些权威专家写的介绍性文章:1988年“广州至香港光纤通信系统开通使用”-这是目前我国通信容量最大的光纤通信系统;1986年“开放引进推动广东光纤通信”;1986年厉鼎毅院士的“光纤通信技术回顾与展望”;1993年张煦院士的“新一代光纤通信系统-厉鼎毅博士演讲札记”;1989年张煦院士的“国际上光纤通信研究的新趋向”;1987年叶培大院士的“光纤通信——现在与将来”;1990年赵梓森院士的“光纤通信的现状和未来”;1985年华师大的“光纤通信的进展与展望”;在知网可见1980年以前我国只有11篇光纤通信介绍性论文。
关于相关著作,我也有美国工程院院士Stewart
E. Miller和贝尔实验室副总裁Alan
G. Chynoweth编辑并由美国贝尔实验室从事光纤通信研究工作的四十余位专家集体撰写1984年出中文版的《光纤通信》上下册-它由白其章宋丽文徐乃英译上册白其章徐乃英杜宝勋韦乐平译下册(Alan G. Chynoweth也是计算机诺贝尔奖-图灵奖得主Richard
Hamming所做的历史性的著名演讲“You
and Your Research”的主持人,好象我有Richard
Hamming撰写的书达5、6本之多!)--注:重视贝尔实验室的这书是因其先驱性如1965年这贝尔实验室的前面Stewart
E. Miller领导了一个研究小组进行气体透镜的研究,他们使用这贝尔实验室于1960年发明的激光器发出的激光聚焦耦合至空心波导中,但由于空心波导光纤存在高衰减问题(衰减达约1000dB/km),研究无法将激光耦合进入空心波导光纤。1966年上面诺获得主高锟预见利用玻璃可制成衰减为20dB/km的通信光纤,但就如前面所说当时世界上最优良的光学玻璃衰减达1000dB/km左右,所以这预见并未使人相信,只有贝尔实验室主席Lan Ross对光纤的重视而求助于美国康宁玻璃公司合作研制,并该公司的Maurer等人于1970年终于首先研制出衰减为20dB/km的通信光纤[这由Robert
Maurer领导两名新入职的年轻研究员:实验物理学家Donald B Keck和玻璃化学家Peter Schultz研究这一项目]。 此外,我还有国外光纤通信最早的奠基者之一的nanoPrecision Products公司创始人兼总裁Michael
K. Barnoski主编并独撰第3、7章的《光纤通信基础》(即前几句说的1970年,康宁公司发明了世界第一根低损耗光纤,引领了通信产业的革命-而发明者之一Donald B
Keck是这书第1章撰者、第2章作者J. E.
Goell-他和高锟教授合作很多论文、第4章撰者Henry Kressel是《半导体激光器和异质结发光二极管》一书作者、第5、6章撰者是Stewart
D. Personick)。也可参考90年代初起Ivan P. Kaminow和Thomas L. Koch这2个院士主编的系列“Optical
Fiber Telecommunication光纤通信”著作以及其后前者和Tingye Li厉鼎毅院士2002年主编的“光纤通信”2卷(1991年厉鼎毅院士也主编“光波传输系统专题(光纤通信)”)
附1:上面介绍光纤«相关的可看海南琼州大学的导师的儿子是主要开拓者的光伏(和几个部长院士同任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顾问的王启明院士和魏光辉,高以智也合撰《光子学技术》,和刘颂豪校长主编的上面《光电子世界》同题材,刘颂豪校长最近进一步主编1012页的《光子学技术与应用》以及美国纽约UB专家合著576页的《非线性光学物理》;其缘就如做为大师级中科院安微分院院长的刘颂豪教授是时任广东省副省长王屏山1985年亲自请回广东母校担任大师级学术型校长的-其影响改变我们一生更如这页第一段,王屏山也曾是华师大书记并他当上分管教育的副省长的1983年就来我任教的海南五指山中学-他来校时我和杨昌通等老师当天都在[五指山既是海南的象征、也是广东省最著名最高的山--所以,以前与教育有关的各级领导都总要来五指山中学],王屏山省长读研究生时的导师冯秉铨更是我百次去学的…)
附2:通信方面的可参考智能电网通信、信息通信、图论信息安全、离散密码学、通信网络、网络编码、3G4G与互连网、无线S数据传输、海洋通信、电力线通信、通信主要基于的海南琼大曾世界领先的组合数论编码、哈密尔顿图ZKP、以及最近发展很快的5G通信以及通信先驱和著作、特别是通信方面的要看这页最后段的②“通信与电子系统”博士生主干课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