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这里已说的下面再简略地附我国一些专家在现代控制理论的某些领域的代表性工作:

“北钱(钱学森)南张的上海交大张钟俊,以及席裕庚等在预测控制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MPC)及鲁棒控制等是国内做得最好的(当然如鲁棒控制早就已发展得很宽广,不可能只依靠几个权威如这里已说的韩京清就也是它的前辈权威,而后来居上的更也不奇怪)

 

郑南宁 现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长、2003年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从事基于图像信息的智能控制系统,高性能机器视觉及车型与牌照自动识别系统,郑的被引过百的只有3篇论文:即“高斯-厄米特粒子滤波器行驶车辆牌照自动识别系统”和这篇说“非负矩阵分解方法在智能信息处理和模式识别研究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意义”,源于《自然》的这篇-作者是2个韩国人Daniel D. LeeH. Sebastian Seung,参考百度的非负矩阵分解(维基的Non-nega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我的导师柳柏濂教授的教育部批准的全国数学研究生教学用书-就是全讲非负矩阵

 

吴宏鑫自适应控制智能控制领域有很高的学术造诣,取得了系统的和创造性的成就。他创立的全系数自适应控制理论和方法是一种完整的、系统性和实用性很强的自适应控制理论和方法。

在智能控制方面,他提出的特征建模理论和方法航天器变结构变系数的智能控制方法基于智能特征模型的智能控制方法等,为复杂航天器和工业过程智能控制器的设计开拓了一条新的道路。此外,他还在交会对接、空间站控制及鲁棒控制等方面进行了创新研究。

 

孙优贤从事教育工作30余年来,在现代控制工程技术领域成就卓著:提出了一整套适合于复杂工业系统控制的新技术和新方法;领导建立了我国高等院校第一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领导工程中心创造性地解决了集散控制系统和四条大型生产线计算机控制系统建设中的关键技术。

 

杨嘉墀参与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研制规划的制定,领导并参加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姿态控制和测量分系统

 

冯纯伯主要从事系统辨识及自适应控制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新的研究成果,形成了完整的新体系。他首次提出偏差补偿最小二乘辨识方法。在自适应控制方面又首次提出在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系统中引入逻辑切换,提高全系统的鲁棒稳定性,既可简化控制结构,又可对付系统中存在的不确定性

 

 

张嗣瀛解决了因控制指令交叉耦合而不能中靶的关键问题,对于微分对策理论,建立了一整套关于定量与定性两类基本问题的新理论和方法,形成新体系。提出并论证了定性微分对策的极值性质,提出了定性极大值原理,并与一系列应用结合。

 

蒋新松主持并参加了我国第一台机器人的控制系统总体和控制算法设计,提出了基于微分分析器原理的轨迹算法的快速实现方法,

 

吴澄从事复杂生产制造过程实时智能控制与优化理论方法研究。博士生罗海滨,范玉顺,吴澄的这篇工作流技术综述”被引2056次,范玉顺,吴澄的这篇“工作流管理技术研究与产品现状及发展趋势”一千多次

 

柴天佑提出了多变量自适应解耦控制理论与方法,与智能控制、计算机集散控制技术相结合,主持研制出智能解耦控制技术及系统,并应用于20万千瓦国产机组钢球磨中储式制粉系统和进口30万千瓦发电机组的机炉协调系统等工业过程,取得显著应用成效。提出以生产指标为目标的复杂工业过程优化控制方法,并主持研制了选矿过程优化控制技术和金矿企业综合自动化系统,应用于企业。2篇论文被引上千次:“遗传算法综述”席裕庚; 柴天佑; 恽为民。 “PID参数先进整定方法综述” 王伟; 张晶涛; 柴天佑

 

桂卫华和其团队研发了系列化的智能优化控制系统,成功应用于铜、铝、铅、锌等主要有色金属生产过程,桂卫华建立形成了有色冶金过程优化控制的关键技术,为解决复杂有色冶金过程的建模与优化难题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技术,应用于大型锌冶炼电解过程的优化控制,降低吨锌电耗5%。提出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高强度铝合金构件制备重大装备智能控制技术,并成功应用于亚洲最大的万吨多向模锻水压机等,降低电耗8.3%,提高成品率6%,确保了大型航空航天构件制备精度同时研发了铜冶炼全流程自动化关键技术

 

孙柏林,主持研制了国内第一台伪随机数字信号产生器。领导研制了我国第一台汽车发动机台架测试仪

 

周东华 教育部高等学校自动化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自动化系主任,动态系统的故障诊断、容错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