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读图论读研究生时因这里最后图论博士周昌教授华南理工第一个名誉教授、图论博士赖院长是华南理工历史上唯一大学生国家突击手使我读研时百次该校取经每次都停约3小时,该校仅有的一级教授冯秉铨教授北清本科又哈佛博士出的以前我国最伟大科学家之一(我身边仍有6本冯秉铨教授主编译的著作;以前这是难得而现在世界大师遍地,就此如人工智能机器人的这页见与读研三年多的母校相距十米的暨南大学我至多经过5次且停留不超半小时:

关于我百次去读的华南理工冯秉铨教授这里“影响中国科技进步的16”中最后2位是冯秉铨和茅以升(就如“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多次接见冯秉铨”,并他是这16人中唯一出自清华北大本科的哈佛博士,导师是Chaffee师兄弟有研制世界上第一台大型自动数字计算机Howard Aiken等世界大师他在哈佛时也担任麻省地区高校中国学生联合会主席,毕业后担任哈佛大学讲师、研究员,并受系主任聘为战时全美国“军官电子训练班”教员,几年后受中国第一所按照美国式大学创办的大学岭南大学聘为院务主任而回国,第2年受聘为这岭南大学教务长--不过解放后这岭南大学部分院系和总统府等归属于我读研三年多的母校-并如这岭南大学附中也归属于母校附中、还有这里倒数第2见冯秉铨大师的一个研究生曾担任母校书记特别是此君担任广东省省长期间从外省邀请某大师来担任母校华南师大的校长而影响改变我一生。解放后,冯秉铨教授被评为稀有的国家一级教授并一直是“东方麻省理工学院实际统帅1980年逝世--而在此前就如他开创的专业的1977年级的一个班就被誉为中国“超级班”(还如更早的1958年等该校包含无线电技术、自动控制等专业的电讯工程系还从华南师范大学数学系调来二年级生作为电讯工程系二年级生进行培养。附该系简史:建校初期电机工程系由冯秉铨、林为干、顾德仁、梁恒心、黄秉衡组成工作组,冯秉铨任组长;同时广东省人民政府任命冯秉铨为该校第一任教务处负责人,1953年公布电机工程系首任系主任林为干,副主任顾德仁1954年电机工程系改名为电讯工程系;19556月该校筹备结束,教育部正式任命冯秉铨为该校首任教务长---注:现在就是北大清华的教务长都是校内自己任命),其最伟大不仅因下面见1955年评选第一届院士前他的学历和成果著作都是本学科中国第一而其后他在多个方面付出更是日增--如下面后3段见清华大学比他年高的我国第一批院士孟昭英都仅担任他的副主编--就使在他已逝世后孟等仍心甘情愿保留主编:冯秉铨,副主编:孟昭英并如天津电教馆馆长兼书记作家姚树华写的“不断思索的卢文教授”一文中“卢文说‘张进是两个,冯秉铨是一个。’我问他何解何意?他阐释道‘就是说中央说反右,张进他不能不反,说的话也和上边八九不离十;实际上他并非这么想,甚至也不愿意这么做,这是另一个张进。冯秉铨则不同了,他怎么想,就怎么说了’”(卢文在文革刚结束的80年代初就说这话也很不易。卢文教授大学毕业后于1934去法国巴黎大学攻读数学研究生、华工数学系首任系主任、也是当时全国都尚少的国家二级教授并担任广东省天文学会第一届会长、在很多领域成就更大但因更年轻的海南琼州大学的导师钟集教授担任第二届会长,这卢文教授也不仅是数学家还是无线电电子学专家,就如上面‘当年还从华南师范大学数学系来二年级一个班作为电讯工程系二年级学生进行培养’这话出自华工出版社出版的《院史》第012-可见不管数学系的是否愿意水平如何-整班全拉来都可学好电讯工程?当然该校出了6个院士的建筑学也很可以并第2个院士佘畯南是和我的导师钟集教授以及中山大学正校长是这里第9-2说的广东省仅有3个来自大学同获1985全国第一届五一劳动奖章的大师、该土木建筑系毕业的这里课题③香港大学校长张佑启院士的《有限单元法实用导论》和《结构分析的有限条法》我也读)。

在该校出版社出版的461页《冯秉铨》中说“经过3年筹建该校的实践,冯秉铨教授对指导全校的教学科研工作感到心中有了底。从1955年起,他的注意力逐渐转向培养师资和开展科学研究方面。在此期间,由他带头与人合作翻译了俄文版的《声学基础》和《振动与波》等3本书,还进行学术论文撰写工作,发表了多篇论文。并正在酝酿建立中国的‘振荡学’学派。1956年他在《向科学进军》一文中说‘我们必须学会敢于指出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而不要以各有千秋,谁都差不多来推搪’。他还提出要‘人人研究,个个研究’,形成一种风气。冯秉铨教授要把华工办成“东方麻省理工学院”的决心越来越。由于在学校党、政领导的重视,在冯秉铨教授的推动下,19566月学校举行了第一次科学报告会…”。而他的系不仅有上面中国“超级班”,也有SCARA机器人之父合写世界名著的中国掌握机器人技术的第一批学者,也有获得20亿元投入的师弟,等等。冯秉铨教授在广东省科协历届主席:丁颖、柯麟、冯秉铨、蒲蛰龙、伍尚忠、谢先德、卢钟鹤中仅居1964年逝世的丁颖1926年已是共产党组长的柯麟之后,他之后的是小他2岁的蒲蛰龙(排在第4的蒲蛰龙院士是第3届主席-可能是冯秉铨教授是在任上逝世而他是接手的吧--这里4-3蒲蛰龙主席和海南琼州大学的导师钟集教授等共9人其后担任第4届的名誉委员而见有5个担任第3届副主席的大学校长省科学院院长落选),最后的卢钟鹤担任省人大正主任后再当省科协主席,也如这页第2IEEE电路与系统学会主席周昌教授的世界名著冯秉铨给他留下一个纯朴真理:学问要一丝不苟-并在该校史还见他是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兼电路与系统专业委员会主任(第3年会即成立刚进入第3-那还是首届--理事长是王子纲部长副理事长是王士光部长、刘寅部长、孙俊人部长、蔡金涛部顾问、任职大学2年的卢宗澄部总工和他,在他逝世后的第3届副理事长是魏鸣一部长、曾培炎副总理、李力部长、卢克勤部长、谢高觉部长等共6-来自大学的少--关于其中的电路与系统学会可参看IEEE分会简介。这东方麻省当时稍次冯秉铨教授的应是陈永龄校长--因我导师是天文学理事长如此我也有陈永龄和夏坚白以及王之卓330年代柏林工大博士合著的《实用天文学》来看看)。还如:

    1这里后部分我有非常重要和广泛作用的多个无线电和微波大师的著作包括其中的中国微波之父林为干院士的并他写的一篇“学贯中西的冯秉铨的文章就说国内人都说无线电界有“南冯北孟(孟是下面说“冯秉铨教授的思想一直对我很有帮助”的中科院第一届院士孟昭英,把冯列在前面也正如下面将列数比第一届院士;做此评价的林为干院士是中国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学科的主要奠基人并早在1939年已毕业于清华大学、1951年获得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博士学位,1980年当选中科院院士,特别是林为干教授一直任教的电子科技大学一直居于中国电子无线电科学的前列而林教授又是该校第一人那如此无线电方面权威说的话应有较高的权威性)

    2、在《高教探索》写 新中国电子高教的拓荒者--记原华南工学院一级教授冯秉铨的天津市电教馆馆长兼党委书记姚树华采访孟昭英院士的报道中孟院士说“平生感到遗憾的一件事就是没有把冯秉铨争取到科学院来”,并说“1956年筹建中科院电子研究所时,我希望他来主持电子所,他的学术造诣,非常适合领导电子所,还说“我在1956年底吧,给他的信中还提到电子所的发展刻不容缓!”记得还形象地说:“没有老母,小鸡一下子是找不到食的,找不到食就长不大.了全国无线电事,来科学院电子所吧!”这一类的话。(以前杂志少,《高教探索》1991年还发表我校研究生论文集,我的论文是解决几个权威大师的猜想的就有印象-但这期杂志已找不到)。不仅中科院电子所邀请冯教授,在该院写的文章中还说:国防科工委也要上调冯秉铨教授担任领导工作,但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中南局第一书记陶铸批示冯秉铨不能去,聂荣臻也指示国防科工委通知华南工学院,冯秉铨可留下。如此国家另调用浙江省委常委兼副省长顾德欢担任电子所所长。(姚树华采访孟昭英院士的报道中孟昭英院士说“秉铨虽然比我小,但他的思想一直对我很有帮助”“本想了解他访美关于相关学科的发展情况,没来得及他就走了”,又回应姚树华说“我可以把关于冯秉铨的回忆,做个录音,下次来取就可以了”。关于孟昭英,也可参看中学就受推荐见教育部长的虞昊教授写的“一生辉煌 半世坎坷--纪念孟昭英院士诞辰一百周年-如此的孟都仍如此推崇冯秉铨教授。确实,正如这里最后一段:结合刊网去看冯秉铨孟昭英-1955年评选第一届中科院院士之前,不论最先论文、一批院士前论文数、第一作者论文数、编写译著作数冯秉铨教授都在中国第一批院士孟昭英教授之上(上面影响中国科技进步的16”中也他是哈佛博士,并他们中仅2人考上清华北大本科即最高学位是硕士的王大珩在他之后考进北大清华本科而张大煜是从南开转入的)。所以,这使冯秉铨教授志向很高就如上面所说冯秉铨教授要把华南工学院办成“东方麻省理工学院”)。象我也读他和尚的专著《水声学》的56年回国57年就当院士的汪德昭由聂荣臻元帅推荐仅当中科院电子学研究所所长(他的2兄弟汪德耀和汪德熙也是科学大家,新浪董事长、总裁汪延是他的孙子)(再注:这《水声学》最后2章讲声纳,其趋势是合成孔径声纳,国内做得比较好的是李启虎,侯自强,唐劲松,张春华,刘纪元等。这要归于合成孔径成像在雷达领域取得的成功,才推动了合成孔径声纳技术的发展。这是因合成孔径成像的相似性,合成孔径声纳[SAS]可借鉴合成孔径雷达[SAR]中的技术成果,SAR中的成像算法可用于SAS。不过,Walsh1969年已申请了第一个SAS专利,-这里580年代末才迎来大发展并我多次去华南理工查索资料等时欧洲才研制成功合成孔径声纳。这主要是因水声信道太不稳定和声波传播速度比电磁波慢得多,其滞后就就如郭东华院士等的书说Carl Wiley1951年形长合成孔径雷达的原始概念,1960年已合成第一部合成孔径雷达,并仍为主导就象中国对海探测雷达奠基人刘永坦的《雷达成像技术》和新中国雷达之父保铮的《雷达成像技术》等就是讲合成孔径雷达和逆合成孔径雷达 

3周一良(他是全国政协副主席周叔弢的长子。周一良在冯秉铨教授担任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留学生联谊会主席之前也担任前一届主席)在《读书》杂志发表的文章说“解放后30多年来,关于他(冯秉铨)的贡献和遭遇知之甚少1980年他逝世时,我在当时的处境下,不可能收到讣告。是我的在清华学习无线电的儿子,拿来一张广东的报纸,我边流泪边读了那整版的报道。读完后立即跑去通知我们共同的好友北大哲学系教授任华同志。他高度近视,加之久病,不能阅读,我为他又重读一遍,两人黯然伤神,唏嘘不能自己,同时也才粗粗了解‘冯公’(当年在哈佛中国同学中不论长幼,都以‘冯公’称之)回国后的工作与贡献。。我读完后,由衷地感谢秉铨同志有幸遇到伯乐(这大约也是他始终愿意留在广东的原因之一)。。如今冯公去矣,我们后死者决不能愧对亡友,正如周培源老教授北京大学校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科协第2届主席--3届主席是钱学森题词所说,定要以冯公为楷模-双引号“”中的都是周一良《读书》杂志发表的。 

    41978当选IEEE电路与系统学会席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电气工程系主任周昌教授写给他夫人的信:“冯秉铨教授夫人:,我还记得一年前在纽约和他第一次见面,他瞬间获得了我对他的尊敬和爱慕。,他增告诉我,他为建设华南工学院所作的多年努力是何等艰苦和困难。他是一个伟人…”。{冯秉铨教授的夫人高兆兰曾是广东省科协副主席3届名誉委员(我的导师钟集教授4届名誉委员)并且高兆兰教授培养的研究生就有一个正省长卢瑞华一个副省长还有院士等的很多人才,如此很独立如1963年周恩来总理在中南海接见她的父亲要她陪同,她也没}  

    5、姚树华也采访冯教授的妹妹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第2任书记冯秉珊(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的海军后勤部第一届政治委员刘义的妻子)说

6冯秉铨教授解放前/文革前的60年代/文革后的70年代末这几个时期分别指导许多研究生并很多分到我的母校华南师范大学,如冯秉铨教授早期的研究生王屏山是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党委书记、副省长,文革后的最先2个研究生陈新云和黄乔烽也全都分去华南师范大学为教授(如他俩合写的“诲人不倦的导师”一文说:“我们是1978年恢复高考后冯秉铨教授的第一届研究生。当时很多人忙于准备出国,冯教授当时对我们说,在美国有句口头禅:博士一毛钱一打,哈佛的贵一些,两毛五一打”-这句话也写在《冯秉铨》一书第346页。他的意思可能是要认识美国状况,美国博士已很多了,不要想着去美国,去美国是可以的但要准备充足才行才做得值钱一些,而国内人才还很少,留在国内才值钱)。(两校的渊源可看华南师范大学校园地图和华南理工大学校园地图见它俩都在五山路上仅隔着横插五山路的广园快速路--也就是两校几乎就是连接着2条十字路街,当时还没有做到这样,且以前去华南理工大学的唯一道路是要通过华南师范大学的这段五山路-而现在这边的交通已四通八达)。刚见全国共有华南理工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12所高校获批建设首批未来技术学院

非线性振动理论,它的其中一个分支是这里助力人类历史上最伟大工程人类历史上最伟大冒险的我也攻读的顾毓琇大师的非线性振动控制/另一个分支是我也读的波(这是冯秉铨教授主译顾德仁校长等辅译高列力克所著的《振动与波》2册书的领域) 非线性振动理论还有许多方向如冯秉铨教授这方向的更一般性经典基础的由数学家James J. Stoker詹姆斯J.斯托克)院士独撰的这里最后说的《力学与电气系统中的非线性振动》(如此我除了有冯秉铨教授译的高列力克的《振动与波》2册书外,我约在1992也已有斯托克院士的这书。要知正如斯托克的这书说“非线性振动中所处理的一些特殊的基本物理问题是由Lord Rayleigh为首引进的--而这鼎鼎大名的宗师 Lord Rayleigh瑞利(原名Strutt斯特拉特)的博士有汤姆逊并这他俩师徒是继麦克斯韦之后的2和第3全球物理学家朝圣的“麦加”-卡文迪许实验室主任/并且这俩师徒是英国前2个获得物理诺贝尔奖的人/还有他俩都是英国皇家学会会长[而汤姆逊的博士学生卢瑟福也是紧接着的卡文迪许实验室主任和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可惜卢瑟福获化学奖否则他们师徒徒孙是英国前3个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看这Rayleigh瑞利的The Theory of Sound《声学原理》目录见这书也主要是讲各类vibration振动的如可见他一直在修订出版《声学原理》,这部著作至今不仅为研究机械振动的声学工作者当做经典巨著(冯秉铨教授的专著《电声学基础》的第1个英文参考文献就是这书/2个英文参考文献是我也读的《振动与声》-作者Morse是上面汤姆逊的徒孙并任美国运筹学学会首任主席-以他的博士Charles Stark Draper命名的奖被认为是工程学界的诺贝尔奖”-这里写2本数字信号处理著作Alan Steven Willsky是徒孙)。而斯托克这本书主要目的就是处理mx''+j(x')+f(x)=Fcoswt 所确定的力学或电学系统的振动理论的,其中把mx''称为惯性力-j(x')称为阻尼力-f(x)称为恢复力或弹簧力以及把Fcoswt称为外力或干扰。当然斯托克这书主要为一般性经典理论如他这书说这领域最新的进展可参考N. Minorsky的这书,这书也由N. Minorsky评论作者斯托克也有一个学生更胜于蓝)非线性振动理论的方向或说领域还有如秦元勋等译的马尔金的《非线性振动理论中的李雅普诺夫与邦加来方法》金福临等译H.H.包戈留包夫的《非线性振动理论中的渐近方法》吴沧浦译Ю.А.米特洛波利斯基的《非线性振动系统中的不平稳过程》闻邦椿院士的《非线性振动理论中的解析方法及工程应用》陈予恕院士的《非线性振动系统的分叉和混沌理论》及《非线性振动》和刘延柱陈立群的《非线性振动》,等等,(一般来说Vibrations振动是更狭义的Oscillations振荡) 上面说了汪德昭的兄弟院士,而声学界还有个父子院士即杨士莪的父亲杨廷宝还是第一批院士,最近看到杨士莪院士写的声学原理概要》只有3个外文参考文献是上面Rayleigh《声学原理》和上面美国运筹学学会首任主席Morse及其博士Ingard合写的《理论声学-再另一本是德文版书)

关于文革刚结束成立的中国电子学会编辑委员会:主编:冯秉铨;副主编:中国首批院士孟昭英编委:毕德显院士吴朔平-1950年无线电总局副局长,叶培大院士王守觉院士陈芳允院士周炯槃院士童志鹏院士张恩虬院士北大杜连耀,电大顾德仁校长,吴鸿适等(它是为文革后出版电子应用技术丛书”“无线电爱好者丛书”,“电子学基础知识丛书”这三套丛书,当时是中国改革开放初,电子技术的普及最为优先,所以当时在全国产生极其重要和广泛的影响;现在才是信息技术的时代

冯秉铨教授独撰的《今日电子学》的内容摘要说此书是中国电子学会主编的电子应用技术丛书”的开宗明义篇”为我们指明电子技术的前程”,并说冯秉铨教授被推选为该丛书编委会主编,,本书最后一部分书稿寄出之后,冯老就住进医院,并在三月六日与世长辞了”,如此看到这丛书编委会主编:院士孟昭英编委有:毕德显院士叶培大院士王守觉院士陈芳允院士周炯槃院士童志鹏院士张恩虬院士,国防部二院院长吴朔平北大杜连耀,电大顾德仁校长,吴鸿适总编辑,都是前辈大师,足见冯秉铨教授…(确实,在其余全部书的编委会见主编:长方框内写冯秉铨副主编昭英;编委:毕德显院士叶培大院士王守觉院士陈芳允院士周炯槃院士童志鹏院士张恩虬院士,国防部二院院长吴朔平北大杜连耀,电大顾德仁校长,吴鸿适等,

冯秉铨教授去哈佛大学读博士之前的1938年已任广州岭南大学物理系系主任和教授(更下面可看到广州岭南大学是中国第一所按照美国式大学创办的大学-这得临近香港/澳门的缘也如因某些情况曾搬校到澳门去办)。这也许可以解释他不论科学成就/各方面的知识水平以及从上面看他的教学讲课水平都是世界一流,并博士毕业后也已在哈佛大学任教几年后,可在日本刚投降不久的1947年仍又回来广州岭南大学任教务长(虽该校后来由中国人当校长,但仍一直按美国模式办大学,而美国的教务长是除了正校长外的第一号人物,其实大学的大多实事都是教务长统筹规划的).

再介绍这岭南大学: 广东基督教大学(The Canton Christian College),又称广州格致书院1884筹办,1888年开始授课,是中国第一所按照美国式大学创办的最早的大学.,即虽它按照美国式大学创办-但起初不设三、四年级. 即初时仅办大学预科四年和本科一、二年级(但那时已是非常难得),它开设了英文、格致、理化、算术、地理、生物等西学课程,由于身处战争年代,建校之初,岭大校址几经变迁, 1900年,义和团事件发生,学校迁澳门,中文校名改为岭南学堂. 1907年,创办人之一的美国牧师尹士嘉回国,转晏文士任监督,钟荣光任协理校务. 1916年,开办文理科大学;1918年正式称为岭南大学1920年,成立岭南农科大学,为岭南大学内分立的大学。在广东当时的高等院校中,其规模、师资、设备、教学等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从最后部分也见岭南大学的毕业生中很多人都成为中科院院士等。(孙中山先生就读于广州博济医院即岭南大学医学院,191112月下旬孙中山先生即被17省代表以每省1票的方式16票赞成1票反对的结果选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并曾分别在1912和其后1919以及1923视察岭南大学)